9月13日上午,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江苏开放大学是江苏人民的大学”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活动由陆宝华主任主持,部门全体人员参与讨论。
活动伊始,陆宝华带领部门人员学习了王建明书记提出的“江苏开放大学是江苏人民的大学”思想、崔新有校长的“走稳走好向上突破新的赶考之路”专题报告和《奋力走好江苏开放大学新的赶考之路》。
随后,部门全体人员针对“江苏开放大学是江苏人民的大学”展开了讨论。陆宝华指出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为我们树立了开放、本科两面大旗,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江苏开放大学定位为扎根江苏、为江苏省服务的高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开展“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使得我们学校更接地气,形成了我们学校的竞争力。
周蔚指出开放大学的特点是办在社会里的大学,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江苏开放大学是江苏人民的大学”是从对江苏人民的贡献度这个的维度提出的,对接了社会的需求,回应了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找到我们学校办学的动力、活力和合力,形成我们学校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也回应了江苏人民对于教育的需求。
方巍讲到办“江苏人民的大学”,不是喊口号,而是需要做很多事情。江苏开放大学挂牌9年,经过全体师生的艰苦付出,从最初几个本科专业发展到如今20多个本科专业,虽然数量还不令人满意,质量也在提升中,但师生们团结一心,克服各种困难,使开放大学的事业越来越蓬勃发展。作为学校质量办的管理老师,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做好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
陈光奎提出江苏开放大学最初的办学目的是满足一些有需求的学习者,更多的是成人教育,而“江苏人民的大学”面向的是人民,主要是满足江苏人民的继续教育需求,为终身教育服务,由此看来江苏开放大学和“江苏人民的大学”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江苏人民的大学”服务范围更广,那么我们学校的生源也会越来越广,招生的知识层次会有所不同,我们的办学质量也会面临新的挑战。
孙冰瑜认为“江苏开放大学是江苏人民的大学”的口号让我们学校变得更加接地气,但是质量把关仍是一个重要问题。办江苏人民的大学意味着我们的招生更加多元化,那么如何设计作业、考试内容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业,是我们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杜俐蓉提出江苏开放大学是一所扎根江苏大地的新型本科高校,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目前直观的感受有两个,一是学校官网上“江苏开放大学江苏人民的大学”的字样,能让学校师生以及其他社会人群在思想上慢慢形成一个共识,也能间接地了解我们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二是学校开设的课程大多倾向于技能型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现在学校正朝着特色强、质量高、满意度高的方向不断发展,期待与学校共同成长!
韩晶晶认为办好开放大学要“固大学之本、兴开放之利”,高举开放本科大旗,提高自身办学质量,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能力、课程资源建设水平以及科研实力,强化大学属性。办好江苏开放大学要夯实基础、向上突破,以质量和特色为目标,不断促进开放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坚持走自己的路,增强发展的能力、活力、合力,从而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达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目标。
张高飞提出“江苏开放大学是江苏人民的大学”,包含职业教育、开放教育、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在免费向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可以鼓励优秀的学子继续攻读开放教育,获得学历。实现由社区教育向开放教育的学员转化,进而提高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基础,从学员层面提升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质量。
陈曦认为“江苏人民的大学”呼应了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也能够形成我们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当前很多人都有提升学历、丰富职业技能的需求,比如说当前的斜杠青年。他们身兼数职,更有提升职业技能的诉求。那么,我们江苏开放大学就为他们提供了系统学习知识的平台。因此,“江苏人民的大学”理念能够为更多人创造学习的机会、职业转型的机会。
此次研讨会质量办全体人员深入探讨了“江苏开放大学是江苏人民的大学”的内涵,讨论了办“江苏人民的大学”会为学校、部门所带来的挑战,加深了对“江苏开放大学是江苏人民的大学”的理解。
文/图:陈曦